【中国艺术人物访谈】中国动物画名家黄玉琳
分类:综合资讯 热度:

 

 

 

  艺术家简历:

  

  黄玉琳:杭州江南书画院副秘书长,厦门九朝汇宝博物馆签约画家,浙江省美协会员。

  

  专攻走兽,尤精画虎。

  

  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评论:“画虎画家中的佼佼者”,中国美院博导任道斌题字“气韵生动,形神兼备”;

  

  著名画家吴山明题字:“虎虎有生气。”

  

  曾参加中国美协举办的《2006年全囯中国画作品展》、《鑫光杯全国中国画精品展》;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《2010年百年百虎精品展》,厦门美术馆《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》,上海美术馆《虎年画虎全国中国画邀请展》,及省市重大展览。

  

  己由西冷印社出版画册《江南国画名家黄玉琳》《2010虎年挂历》《2013十二生肖挂历》,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《黄玉琳》画集。

  

  2008年在杭州西湖新天地举办《黄玉琳动物画展》;

  

  在恒庐美术馆举办《黄玉琳迎虎年画展》;

  

  2013年在厦门九朝汇宝博物馆举办《黄玉琳国画作品展》。

  

  2010年参加《杭州市文化交流访问团》参访台湾。

  

  2015.2016.2017.2018出版了猴,鸡,狗,猪台历。

  

  2018杭州日报艺术典藏半版介绍黄玉琳虎画及画虎经历。

 

  

  前言:

  

  在中国绘画里,最早的描绘题材是动物,也称走兽画。动物的造型一要重整体,二要抓特征,三要传精神。动物画是在中国画中以动物形象作为艺术语言,以表达人的希望,幻想和各种感情的一种绘画,描绘的题材很广泛,凡动物均可入画。动物画不要求惟妙惟肖,但需要形神兼备;允许夸张与变形,但要有个性,要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生活美的联想。中国画中的动物画受到很多人的喜爱,在画坛涌现出很多以动物题材作品知名的艺术家,如徐悲鸿画马,黄胄画驴,刘继卣画虎,吴作人画骆驼,潘天寿画鹰,冯大中画虎等,当代画虎名家黄玉琳也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位。

 

  

  本次中国艺术人物访谈栏目特别邀请黄玉琳老师,就中国动物画的继承与创新谈谈个人从艺的经历与心得体会。

 

  

  记者:黄老师好,您的作品画老虎题材居多,并以此绘画题材被业界好评。请问你为什么那么喜欢画虎?您在画虎作品创作过程中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或者经历吗?

  

  黄玉琳:虎是我从小就喜爱的动物。武松打虎中对吊睛白额大虫的描写,刘继卣、刘奎龄父子,我都很神往。学校组织去博物馆参观,总算看到了一只真老虎,可惜是标本,还是小个子的华南虎。回来还是凭想象画了一个。后来在动物园才看到了真虎,趴着,我还是很开心。回来我就想着要好好的画一个,用素描,用油画都尝试着画过。但都不理想。后来务农,工作,但我从未丢下过这一画虎情结。

  

  虎不仅威猛,更优雅美丽。它是世界上漂亮与勇猛结合得最完美的生灵。不仅仅是它的外在美吸引了我,它的内在美更是深深的打动了我。它和人类一样有舐犊之情,兄弟之亲,夫妻之爱。它稳健从容的步伐,透露了它的自信;它独来独往占山为王的霸气,显示出它的王者之风,它风驰电掣的速度,代表了他的灵敏和力量;它捕食时悄悄接近到猛然暴发证明了它的智慧。最震撼的,是那对虎睛,深邃的目光,炯炯有神,嫉恶如仇,使人望而生畏,不用张牙舞爪,就已经是八面威风,不怒自威。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虎文化,那么多虎的典故,成语,歇后语,虎可以深入刻画的东西太多,我又怎么能不喜爱画老虎呢?

 

  

  记者:您的画虎作品将中国写意画和工笔画技法优点结合为一体,作品虚实相应,笔精墨妙,您能介绍一下这种创作风格的灵感来源吗?

  

  黄玉琳:我不认为写意和工笔之间有什么孰优孰劣之分。历朝历代都有工笔和写意的大师值得我们仰慕。中国美院博导唐勇力说:“这二种不同表现形态却存有相融相通之处”,“写意画的笔墨功夫需多年积淀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,工笔画要营造出高境界,高品位也决非易事”。

  

  但是个人的经历,性格都会影响到自己创作上的喜好。我个人觉得把写意画和工笔画的技法相结合 ,比较适合创作虎画。因为虎是威猛、大气的,不管它身处山水,森林,都最好有云、雾的蒸腾来衬托虎的呼啸腾越,叱咤风云的气势。再加上生纸的性能,效果比较好。比如我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“百年百虎国画精品展”是个虎头,除了鼻、脸的小部分用工笔,其大部分都是写意用笔,以云雾和色彩的变化突出虎的高傲和神威。见作品欣赏《傲骨天成》。

 

  

  记者:当前国家正在提倡“万众创新”;吴冠中先生也提出:笔墨当随时代,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中国画创新就是脱离传统,您是如何看待传统动物画的创新问题?

  

  黄玉琳:石涛说:“笔墨当随时代”,吴冠中说:“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,其价值等于零”。中国画当然随时代要创新,但是这一切都不能脱离中国画的魂——笔墨。没有笔墨,那就不叫中国画了。我们在创作中虽然离不开中国的笔墨,但可以有时代的,各自的面貌。中国画应该是百花齐放的,有工笔,有写意,有传统文人画,有重彩画。但是千变万化必须要有魂来支撑,否则中国画就消亡了。

  

  中国现在传统的动物画,随着国家经济,科技文化的繁荣,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,画家各多方面的条件不可同日而语。许多勇于探索的画家,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面貌,一定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。

 

  

  记者:  您这么漫长的创作生涯里有遇到过创作的瓶颈期吗?在面对瓶颈期您采用了什么方式度过呢?

  

  黄玉琳:当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,总会有不满意自己作品的时候,也就算是瓶颈期吧,这时要多学习,找原因,有时原因找到了也不一定能马上克服,就要通过不断的,反复的艺术实践,才能慢慢克服,作品才能上一个台阶,最高兴的莫过于听于别人说你越画越好了。

 

  

  记者:画虎,尤其是工笔画,很容易画俗,很难进入全国性的画展,你又是怎么做到三次入展中国美协主办的画展呢?

  

  黄玉琳:有些朋友觉得虎画尤其是工笔虎画俗,难登大雅之堂,但我觉得作品俗不俗并不取决于你画的题材,关键是你怎么画。难道画山水、花鸟,人物就都不俗吗?俗的也不少。

  

  我要感谢著名美术史论家王伯敏先生给我写信指导画虎,中国美院博导任道斌先生给我写评论,感谢吴山明先生等著名画家为我题字,著名画家宋柏松先生多次观看指导并主持我的画展,他们的大力支持增强了我把虎画好的决心。

  

  虎画当然很难进入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性大展。比如《200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》,三千件作品应征,只有262件作品入展,其中优秀作品只有六十件。我虽是入选作品,见后面作品欣赏《金秋》,但难度也不小。主办方在前方中说:“这些作品都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,充满了各自的艺术魅力,清晰地领略到当今中国画创作的最新水平”。

  

  我的画怎么会得到中国美协专家的认可的呢?我自己分析有这几个原因:

  

  1、主题鲜明,造型生动,通过五个小虎打斗玩耍的场景描写,小虎的稚气盎然,憨态可掬,生气勃勃,跃然纸上。

  

  2、技法上工意相结合,即虎以工笔为主,意笔兼之,写景时以意笔为主,兼工带写,重点刻画了小虎的眼睛和动态,小虎从稚气中透露出英气,他年兴风会有时!

  

  3、背景处理虚实结合,小虎置于芦草之中,远处朦胧的芦草远景。大量芦草勾线留白,芦草虽勾线,,但未一根根画,有虚有实,处理得不零乱。有整体感,这种画法难度较大。但效果不错。

  

  4、除了传统的笔墨之外,明处以橙黄为主,暗部以紫色为辅,色彩丰富,但又不失雅致。

  

  5、用生纸作工笔画,难度大,但画面滋润,气韵生动,得到专家的认可。

 

  

  记者:关于老虎这个题材,历代有很多的经典作品和画虎名家,请您讲一下关于虎的文化寓意和代表画家以及作品如何欣赏和学习?

  

  黄玉琳:古代少有画虎的,最多是照猫画虎,形似的没有。近代出了一些画虎名家如刘继卣,刘奎龄,胡爽庵,张善子。只有刘奎龄是画工笔的,应该说是工意结合的。他继承了传统笔墨,又吸收了西画技法,创造了与众不同的面貌,对动物画的发展贡献巨大。当代冯大中,顾青蛟对画虎有很大影响。

  

  中国民族虎文化源远流长,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从古代的岩画,青铜器,玉雕到唐诗宋词,文化名著,民俗等等,形成了独特的虎文化。像许多成语,虎视眈眈、虎虎生气,虎啸生风,如虎添翼……,现在人们还在广泛使用。虎成为了中华民族崇拜和神化的对象,表达了人们希冀虎能除恶驱邪,寄寓着人们向往幸福吉祥的祈佑观念。

 

  

  黄玉琳动物画作品欣赏

 

  

《气壮山河》

  

 

《百虎图》局部

  

 

《不怒自威》

  

 

《傲骨天成》7Ox70CM

  

 

《威震乾坤》7Ox76CM

  

 

《巡山图》68x136CM

  

 

《金秋》200x96CM

 

(编辑/艺庐)

 


上一篇:Farfetch、阿里巴巴集团和历峰集团结成全球合作伙伴关系 下一篇:全球投资者法律顾问ROSEN提醒Celsion
猜你喜欢
热门排行
精彩图文